新闻与媒体

媒体关注

《连云港日报》A1版报道《为何能“长”出这样一批企业?——“连云港医药现象”调查》

2017.01.06 字号

  12月30日,《连云港日报》A1版报道《为何能“长”出这样一批企业?——“连云港医药现象”调查》

  

  报道链接:http://epaper.lyg01.net/lygrb/html/2016-12/30/content_210904.htm?div=-1 

  

  原文:

  

  过去6年,中国1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药,3个出自连云港;

  过去4年,中国医药创新10强,连云港恒瑞稳居首位,正大天晴、豪森分列三、四名;

  ……

  12月19日,省委书记李强在连云港调研时感叹,都说“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地处苏北的连云港,怎么就能“长”出这样一批优秀企业?

  7月至12月,我们奔走连云港、上海、南京,探寻这个被称为“连云港医药现象”的成因。


  一、崛起的,为什么是医药企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云港市有3家药企:连云港制药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连云港中药厂(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和东风制药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都还是作坊式的小企业。

  这几家药企当年只是连云港工业方阵中的“小不点”,如今已走在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前列。

  赶上了好时代,出了领头人

  新事物的成长,需要适宜的大环境和内力的生发。

  连云港医药企业的崛起,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有了激发其内生动力的优秀领头人,以创新打破困局,完成了跨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家药企迎来了一批有远大理想、勇于为民族企业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引领连云港药企发展。

  7月22日,时任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勤勤告诉我们。

  1978年,东风制药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南京知青陶惠启被任命为该厂副厂长。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他选择留下来做药。看到当地人肝病多发,陶惠启决意改传统大输液生产为主攻肝药,并向高校、科研单位寻求合作。

  1987年,28岁的萧伟被任命为连云港中药厂厂长。当时,该厂作坊式生产丸、散、膏、丹,生产靠贷款,产品求人卖。接手后,他启动科技研发工程,开发创新中药产品。

  1990年,连云港制药厂濒临倒闭。当了几年副厂长、年仅32岁的孙飘扬出任厂长。他以开发新药为突破口,在产品结构上做文章。用几年时间,他跑遍了全国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组织新品开发。

  这几位药企当家人不约而同地“冒险”求变。陶惠启拍板20万元购买了猪苓多糖注射液专利;孙飘扬120万元收购了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专利;萧伟揣着职工集资和“求来”的银行贷款启动了桂枝茯苓胶囊研发。

  事实证明,他们以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胆识,把握住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机会窗”,打开了企业走向崛起的通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连云港药企开始冒尖。东风制药厂的猪苓多糖、连云港制药厂的异环磷酰胺、连云港中药厂的桂枝茯苓陆续上市,连云港药企在竞合发展中登上了中国医药创新舞台。

  “推”出了动力,“放”出了活力

  药企的崛起,“土壤”的力量不可或缺。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称:关键时期,连云港当地的推动和“放任”功不可没。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云港市政府果断地将不到30岁的孙飘扬和萧伟推到了连云港制药厂和连云港中药厂管理岗位,为连云港药企布局了优秀领军人。

  1995年,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连云港医药从“三足鼎立”进入四强争先时代;1997年,天晴制药厂和正大集团合资,变身中外合资企业——正大天晴;2000年、2002年,恒瑞、康缘先后上市。

  史勤勤说,2000年前后,连云港市力推医药企业改制。企业改制恰如“嫁女儿”,明晰产权是方向对了;把企业“放”给有能力的企业家,是人选对了。这也成就了连云港医药板块的基本格局。

  “政府为企业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但企业需要服务时却从未缺位,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豪森总裁吕爱锋说。

  这种关键时期的推动和平时看似“散养”的“放任”,给了企业舒适成长的空间。

  二、医药创新,为何要看连云港?

  单品年销售过10亿元的药物,连云港拥有江苏13个中的9个;

  国内171个获批上市的首仿药物中,连云港的占40多个;

  ……

  连云港医药,如何取得了这般骄人的业绩?

  寂寞+容错=创新

  医药界有个“双十原则”:研发一个一类新药,大约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才有可能成功。

  连云港药企在医药创新上下了“血本”——每年将8%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

  恒瑞研发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阿帕替尼、豪森研发抗感染药吗啉硝唑注射液均历时十多年;

  正大天晴研发肿瘤新药达沙替尼也超过了十年;

  ……

  相比漫长的研发寂寞期,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后的失败更显残酷。

  “2008年至2011年,我们做一个消化道系列创新药,艰苦攻坚了3年,但因为吸收方面的原因,进入一期临床时叫停了。”吕爱锋感叹,新药研发,失败比成功多得多。

  “研发就是冒险的过程,要宽容失败。当时研发天晴甘美,同一批十几个药,除了甘美,其他的都失败了。”陶惠启说,每次失败后,总结出失败的点在哪里,也是收获。

  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因为科研和市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漫长的寂寞期是研发者的“标配”。而企业管理者、决策者注定要承受更多:容错和担当。

  多位药企管理者均感慨,没有决策者和机制的容错,科研人员熬不过漫长的寂寞期,更谈不上出创新成果。

  建“制”去“人”,培育持续创新力

  “初创期,要有人出来领路、担当,企业步入正轨后,必须建立科学机制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陶惠启说。

  连云港药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引擎,厚植创新沃土,将发展理念创新与人才、营销激励机制创新融合并进,构筑“大创新”体系,聚合力量,推进创新。

  多年稳居中国药企创新榜首,恒瑞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标杆企业。它正在“对标”国际一流,完善创新机制。

  “研发新药是风险极高的事。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避免失败的科学机制,变容错为提高决策科学性,比如项目协调会。”恒瑞常务副总经理蒋素梅说。

  “昨天,就在这个会议室,孙总(孙飘扬)、张总(恒瑞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陶总(恒瑞副总经理陶维康)和我们一起讨论一批在研药是走向临床还是中止。”11月25日,上海浦东江苏大厦恒瑞会议室里,恒瑞医药临床前开发部部长杨昌永博士告诉我们,讨论的是项目,参考的是国内外最新的前沿动向。

  正大天晴、豪森等企业探索了新药研发的“五维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同时寻求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同行等协作,实现“政、企、学、研、同”研发资源的“五维”整合,让创新机制化、体系化。

  “正因为企业各项机制相对健全,陶总(陶惠启)和孙总(正大天晴接任陶惠启的孙键)突然生病,公司发展战略推进才没有受大的影响。”正大天晴总裁王善春说。

  康缘2011年面向全国招聘党委副书记,韩英明从河南来到了连云港。有感于连云港药企的创新氛围,他在康缘推行党、团基层干部竞聘上岗,在496名党员中推行“微创新”征集,将研发人员创新引向全员创新。

  在建立科学研发机制的同时,连云港几大药企都建立并完善了各自的企业文化运行等机制。而这为连云港药企的创新蓄积了更多的力量。

  三、连云港药企,凭什么走向国际?

  2011年底,豪森生产的注射用抗癌药物泽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

  2015年9月,恒瑞以7.9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PD-1单克隆抗体项目许可给美国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专利的企业;

  2015年,正大天晴与美国强生制药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将一款治疗肝炎的创新药专利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对方;

  2016年,康缘桂枝茯苓胶囊在美国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

  连云港药企,正在加速走向国际的征程。

  心动,决定行动

  “你曾是礼来制药首席科学家,后在一家新药研发公司担任高级化学总监,为什么会在2010年加盟恒瑞?”

  “我和董事长(孙飘扬)是大学同学,做中国人的好药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张连山对我们坦言,他回国就是要和孙飘扬一同圆梦。

  “恒瑞已走过从大学引进科研成果的第一步、上市并将研发中心布局到上海等大城市吸纳人才的第二步,目前是第三步:与世界顶尖公司比肩并行。”

  张连山说,孙飘扬让他认同的还有:几年前,孙飘扬和连云港市领导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因病致贫率很高,且病种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此,他完善了恒瑞药物研发体系。

  陶惠启也坦承:因为当地农村肝病高发,所以当初他才力主东风制药厂攻坚肝药。

  萧伟的梦想则是让中药走向世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康缘以桂枝茯苓胶囊有效性量化为突破口,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逐步认可中药药效。

  他们的心动及行动,推动了连云港医药研发和国际化。

  大视野对接大市场

  2000年,孙飘扬用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在上海闵行建立了恒瑞上海研发基地。正大天晴、豪森、康缘也在同期进军南京、上海,成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人才和资源。

  豪森董事长钟慧娟说,这样的探索,是连云港药企在寻找“对标”世界的窗口。

  立足大城市,连云港药企诚召海内外顶尖人才加盟。恒瑞1800多人、正大天晴1000多人、豪森800多人、康缘400多人,如今的连云港药企研发团队阵容可谓强大,博士、硕士近七成。除上海、南京、成都、连云港外,他们还在美国、欧洲、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新鲜血液让连云港药企视野国际化,也让它们的内部机制真正“对标”世界。

  2015年底,恒瑞参照国际制药企业模式,将临床研发从公司研发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中央医学系统。曾经在国内知名医院担任总住院医师的房澍名出任中央医学系统总监。她称,这样的系统,为新药的研发、完善和上市提供了数据和现实案例支撑,能推动新药更精准地服务患者。

  大视野,也加快了连云港药企的新药研发与世界同步。2015年底,正大天晴启动参与美国罕见病新药安罗替尼研发。恒瑞目前在研新药十多个,3个在海外临床试验。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连云港药企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使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国内创新领先,还要到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去闯。


    热门新闻